新聞中心

首頁 / 媒體報導 / 民間援建的“綠景模式”
民間援建的“綠景模式” 来源:綠景集團

——綠景集團五年如一日援建文縣賈昌深圳小學紀實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後,除了政府力量外,很多民間力量都想著做點什麼。 “之前我們籌集了100萬元的善款,但對怎樣用並沒有考慮很清楚。”深圳律師協會副會長蔡體法曾說。此時有心援建災區的深圳企業綠景集團當時也面臨同樣的困惑。通過和律協等合作援建文縣賈昌深圳小學,綠景集團創造了專業援建、長久關注的“綠景模式”。

援建體現深圳速度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綠景集團積極行動,在抗震救災中身先士卒,創造了“第一時間捐款”等深企抗震救災的“六個第一”。隨即,綠景集團開始慮如何以民間力量介入災後重建。

僅僅通過常規渠道捐款,綠景覺得併不足以體現民間援建的深層力量。況且所有的資金、力量都投入到同一渠道中,在統籌整合方面也有很大的難度,最大的弊端是因此導致的效率低下。從當時駐文縣深圳社工處了解到當地的實際需要後,綠景集團出資兩百萬,聯合深圳律協和一家深圳建築公司,決定在自己建房子這個專業領域對災區進行援助。

2009年4月,綠景慈善基金會再次捐資10萬元購買的400套課桌椅順利運抵隴南賈昌深圳小學,極大改善和充實了該校的硬件設備。

2009年5月6日,賈昌深圳小學正式竣工交付使用,成為深圳對口援建隴南災區首個竣工的援建學校。整個過程沒有耗費深圳政府資源,體現了民間項目的神速。 “鋼筋都要現場過秤,我們的沙子都是沖洗過的。”時任綠景集團總裁郭兆斌告訴南都記者,為了保證建築質量,他們派了多批員工駐守文縣,他自己也四次前往文縣。

時隔五年,2013年5月14日,記者再次走進賈昌深圳小學,朗朗書聲在寬敞的校園裡迴響。學校裡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電腦室一應俱全。學校已發展成涵蓋了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長久關懷溫暖人心

記者在隴南調查了解到,部分政府援建的學校醫院等項目普遍存在後續配套設置不足的現象。除了在自己專業領域進行援助外,綠景集團還對賈昌深圳小學進行了長久的關注。 2013年5月14日,郭兆斌一行再次來到文縣賈昌深圳小學,代表綠景慈善基金會向學校捐款2萬元。他也同時表示,希望學校能自力更生,多培養人才,“爭取早日給綠景輸送幾個大學生。”

郭兆斌此行還特意從深圳帶來了兩名心理專家。在前往賈昌深圳小學進行捐助的前一天晚上9點,一行人還在不停地開會,商量著怎麼樣能給老師學生們帶來一點觀念上的改變。 “孩子們長期受到灌輸式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心。”武漢大學研究院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所所長戴影頻提議,通過做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更具自信心。這一點得到了郭兆斌的認同,“我為什麼鼓勵這些學生說,他們中幾十年後會出高端人才,就是讓他們自己要有自信心。”

在簡單的捐贈儀式上,綠景集團營銷總監薛浩對在座的學生說到:“我們來到文縣吃到了當地很好吃的櫻桃,我自己小時候吃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要想辦法自己也種一個,這樣就可以經常吃到。我們想吃蘋果不會種西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希望同學們能自力更生。條件的改變只是一個基本的改變,我們更希望帶來一種思想的改變。”

2010年4月22日,以“放飛春天的希望”為主題的綠景援建賈昌深圳小學竣工一周年暨深圳福田區沙頭街道辦關愛行動在隴南文縣賈昌深圳小學的新校區隆重舉行。綠景慈善基金會為此前受捐助的28名孩子們送去了第二筆愛心助學金。

2012年5月,綠景集團聯合《南方都市報》向賈昌深圳小學捐助教學電腦20台,多年來綠景集團始終關注著希望小學的教育和發展。

成立綠景慈善基金會將慈善專業化

郭兆斌現任綠景集團獨立董事,開始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綠景慈善基金會上。郭兆斌告訴南都記者,此前綠景做了大量捐資助學的工作,但是都沒有一個專業化製度化的機構來運作,現在有綠景慈善基金會,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這一切都源於綠景集團董事長黃康景的大力支持和長期推動下的結果。

早在2007年,綠景集團董事長黃康景在第一屆廣東省慈善大會上,獲得廣東省民政廳頒發的“南粵慈善獎”,多年來,他一直關注和支持綠景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積極參與投入城市綠化、城市雙年展覽、修橋築路、環境保護、公共健康、賑災、助學等,累計捐款捐物約1.5億元。借助於汶川地震後做慈善的契機,2008年7月18日,由黃康景發起成立了綠景慈善基金會,首期注入啟動資金1500萬元。

綠景集團心系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深知提升造血能力比單純的捐助更重要。 2010年,集團與深圳另外三家企業各捐贈50萬元,在深圳市政府財政扶持50萬元,總共250萬元在湛江市遂溪縣界炮鎮北潭社區成立北潭萬畝蠔田養殖合作社。這一善舉,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並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了慈善基金會由單純輸血到輔導貧困地區加強造血功能的功能轉變。

目前,賈昌深圳小學校長宋付林打算在學校修一個食堂,解決偏遠地區學生的吃飯問題。目前學校只有兩塊空地,一塊較大的在操場附近,一塊是靠近廁所的。宋付林向來訪的郭兆斌一行提出了自己這兩個備選方案,他自己偏向於選擇操場附近的空地,因為覺得靠近廁所修廚房不太好。郭兆斌聽了後稱打算找規劃院的專家好好琢磨一下:“學校十年二十年後用地必然緊張,操場邊的空地對學校發展很寶貴,不能建了再拆造成浪費,規劃要考慮學校的長遠發展。”

專訪郭兆斌:會繼續支持教育事業
記者:綠景集團當時是怎麼想到援建賈昌深圳小學的?

郭兆斌:汶川地震後第二天下午,綠景就發起了綠絲帶行動,搞了一個好幾百人的募捐活動。隨著災情擴大,我們發現不只是四川受災。當我們看到紅軍團把學生背下來的感人事蹟時,我們決定去捐助紅軍團救助過的學校,這所學校就在隴南文縣。
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作為專業房地產公司,覺得僅僅捐錢的話,不足以表達自己的責任和心意。後來我們和律協等單位達成共識,想做一個交鑰匙工程,減輕社會和政府的壓力。後來聽說陝西寧強縣也受災嚴重,就考慮把注意力轉移到沒人關注的陝西。深圳對口隴南計劃出台後,我們就基本確定了援建文縣。賈昌深圳小學以“深圳”來命名,是屬於當年深圳首個由出資方進行全程施工管理的對口援建學校,同時也體現了深圳企業大愛無韁、盡心盡善的精神。

記者:能否講一下援建過程?

郭兆斌:我們派出了三位同事,一個工程師、一個管理人員、一個出納,在文縣工作了八九個月。大到從選擇施工單位,小到鋼筋、水泥、砂漿的購買都親力親為,水泥鋼筋現場過磅,白龍江的沙子含泥量比較多,為了保證質量要用清水沖洗。八個月的時間內,我們就完成交鑰匙工程。
當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地震後材料和人工都比較貴,最後的支出比預期多了五六十萬,都是我們綠景慈善基金會自己承擔的。當然深圳派駐的政府人員和文縣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記者:綠景慈善基金會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成立的?

郭兆斌:對。綠景集團之前也在慈善方面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都沒有一套制度化、規範化的東西。綠景多年來在廣東、四川、貴州、甘肅、西藏的廣闊大地上積極播撒愛心、捐款捐物,累計向社會公開的大額捐贈已不下60次,捐款金額過億元。為了把慈善事業做得更好,2008年7月18日,我們成立了綠景慈善基金會,首期注入啟動資金1500萬元。希望能對社會特別是教育方面有一個專門的支助平台。

記者:隴南援建中都在說“綠景模式”,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和政府等援建有什麼不一樣?

郭兆斌:援建文縣賈昌深圳小學過程中綠景的援建模式,變成了一種經驗,叫綠景模式。地震後我們迅速確定了援建對象,施工圖紙到了現場就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工,縣里面看了都覺得很吃驚,當時深圳去文縣掛職的石傳萬副縣長就把我們的情況向援建指揮部做了匯報,指揮部把經驗傳達到各縣。

綠景模式就是由愛心方來選址、政府配合、根據校方要求進行設計,後面由愛心方全權組織施工人員招投標,完成交鑰匙工程的一種援助模式。專業的人做專業事效率高,質量也能夠保證,能減輕政府壓力,這是一種民間援助規範化、專業化的趨勢。

另外我們一方面會對被援助者進行長久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會注重讓受助者的自力更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救困扶貧沒有止境,很多東西我們可以直接幫他們去解決,但我們更希望能夠教會他們自己解決。這次去賈昌深圳小學回訪,我們發現當地人民的抗災能力比我們想像中要好得多。

記者:以後會怎麼運用這些經驗?

郭兆斌:蘆山地震後第二天下午,我就和綠景慈善基金的各位理事商量,如果信息準確,我們會以文縣的經驗去援建蘆山縣,做得更加有效一些。我們也有派人去考察了當地一所幼兒園,發現當地的援助力量已經相對飽和了,就打算把注意力放到其它地方。廣東的珠三角和粵西粵北發展不均衡,接下來我們打算關注粵西的教育事業,因為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采寫:南都記者賀達源
攝影:南都記者趙炎雄

相關新聞

COPYRIGHT © CHINA LVGEM ALL RIGHTS RESERVED.